工业深化中的消费转折 ——内生增长、结构升级和诱导效应 (2015年8月4日)

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原因,都不外乎消费需求的不足,马克思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本作用。事实上,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国内外经验都显示,相对于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增长具有明显的平稳特征。正因为如此,在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消费类行业的上市公司一直是防御性投资的首选,在大盘不断下跌的情况下,部分消费类股票却表现出逆市上扬的走势。然而,近年来我国消费率持续下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降低,消费类公司具有持续的投资价值吗?

支出法核算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支出法核算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图1 支出法核算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们认为,消费不仅关乎投资选择,而且关乎经济周期走势,甚至影响到中国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工业化背景下对支撑消费增长的机制和核心因素做深入分析。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从而支持一国的工业化。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率提高和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不可能一直存在。数据分析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这种临界状况,一旦劳动力无限供给格局走向终结,劳动力工资必将内生性加速上涨,而工资加速上涨将支持居民消费支出内生性快速增长。另外,诱导效应理论和国外工业化期间消费结构转变经验显示,未来5~7年很可能是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快速转变的时期,这从另一角度佐证了我国消费增长的潜力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本文的思路和框架如下。

消费经济思路与框架
消费经济思路与框架

图2 思路与框架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结语

我们坚信,在我国工业化中后期,劳动力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资源约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问题同时产生绝不是巧合,而是意味着中国真正的转变可能开始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终结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过程中必然面对的,劳动力供求格局的转变最终会推动劳动力价格的加速上涨,工资收入的提高为居民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准备了条件,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的福利将更多地体现为国民的富裕和实惠。而这些很可能就是未来5~7年内要发生的事情。

从经济增长模式的层面看,消费增长和规模扩张意味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趋于上升,这为我们从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向内需拉动型增长创造了机会,中国将要踏上走向大国经济的路。

然而,对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消费类企业来说,消费规模扩张带来的并不是一顿免费的午餐。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中国的工业化是与市场化、国际化同时展开的,当工业化深化产生的资源约束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之时,市场化深化和国际化深化也正在给它们施加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正是这种生存环境让我们认为市场规模扩张和行业集中是未来同时并存的两大趋势。当然,这同样蕴含了希望,因为市场竞争和行业集中的结果只有一个:“剩”者为王。

人生小周期与世间大周期

“人生发财靠康波”,这是很多人愿意走进并了解周金涛先生的最直观浅白的初心,但周金涛先生倡导的“结构主义”(通过产业结构演进推动经济增长)和“四期嵌套经济周期”(60年康波周期——长波、人生;20年房地产周期——中波、投资;10年朱格拉周期——中波、投资;3年基钦周期——短波、库存)的分析方法才是他思想的真谛与内涵。作为周金涛先生在南开大学共同读书的好友与师兄,我为金涛学弟取得的学术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金涛学弟的周期理论基于经济,但其内涵又远远深于经济层面。他并不是仅仅将周期作为宏观经济来研究,而是认为周期是经济、技术、社会系统及社会制度的综合产物,在周期大系统面前,若干个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他认为对周期研究的最高境界是以对系统的洞察来理解细节的变化,周期的过程与系统才是其奥义所在。这种视角与方法对经济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企业高管、投资者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参考价值。

对经济政策制定者来说,本书通过站在过去看现在、站在现在看过去和站在未来看现在的方法,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验来比较和评价中国的改革与转型之路,尤其是研究了具体政策措施对产业和部门的实质影响。

对研究人员来说,本书通过大量典型案例,提供了近二十年中国上市公司价值变迁的图谱,从而为今后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对企业高管来说,本书的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判断行业或部门的兴盛或沉沦大势,从而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企业发展战略,享尽先发红利。

对投资者来说,本书是一部很好的大类资产配置读本。比如,如果投资者读懂了《房地产价格周期是增长型而非古典型》,将会对中国房地产投资有更深刻的感悟;如果阅读了《国际化博弈》,则会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学生来说,本书无疑是一部有趣而充满魅力的专著。

天妒英才,金涛学弟不幸英年早逝。虽然他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思想和研究成果留给了我们,这套书的出版使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经济现实,有根有据地检验他当时预测的推理逻辑,同时永久地体味其精华。

金涛在书中写道,“从冷眼到喧哗,这就是2016年年初以来周期的华丽转身,从最初我们的孤独到现在全球的山呼,难道周期真的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周期即人性,这就是周期理论的形而上层次。周期的剧烈波动,每次都体现了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所以我们才有结论,周期是人类集体行为的结果,自然作为群体的人来讲,绝大部分都不明周期的真实义,所以才有从恐惧到贪婪的转换,但这就是周期运动的一部分。”“周期由人类社会运行的系统所推动,自然包括每一个周期的信仰者与不信仰者,而在周期的每一个阶段,信仰者与不信仰者自然有其不同的结果,这本身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无谓的争论,当下需要做的,只是把周期的过程研究清楚,获取周期对我们人生财富的意义。”

盛斌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未来是否可以预测

未来是否可以预测?这个谜一样的问题长期充满争议,有时就好像我们在谈论占星术。但当我们开始探索经济周期和人性本质的世界时,这显然有助于我们理解甚至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以让决策更加正确。这个世界没有水晶球,但是少数人确实通过努力拥有了洞悉事物规律和人性本质的能力,从而与众不同。

增长与波动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两大主要命题,也是经济形势分析最基础的框架体系。潜在增速决定了经济运行的均衡趋势,经济周期决定了经济运行的波动态势。正如季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一样,周期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每次的长度和深度不完全相同,但经济总是从繁荣到衰退周而复始地发生着,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押着同样的韵脚”。因此,我们有可能采用归纳法、演绎法,在一定概率下推断未来。

研究经济周期有两大目的:宏观调控和资产配置。宏观调控的核心是分析经济形势并实施反周期操作,通过采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式进行削峰填谷式的操作,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在反思大萧条时,诞生了凯恩斯主义,而伯南克在研究大萧条时声称找到了避免大萧条的办法,2008年以后美联储采取QE进行货币再膨胀,开启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复苏。美林投资时钟是资产配置领域的经典方法,通过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个指标的分析,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个阶段,并依次推荐债券、股票、大宗商品、现金。美国、中国等国的历史数据验证了投资时钟的有效性。

现代经典经济周期理论归纳出几大典型商业周期:短波的农业生产周期(又称蛛网周期),揭示的是农业对价格的生产反馈周期,1年左右;中短波的工商存货周期(又称基钦周期),揭示的是工商业部门的存货调整周期,3年左右;中长波的设备投资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揭示的是产业在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循环投资活动,10年左右;长波的建筑周期(又称库兹涅茨周期),主要是住房建设活动导致的,30年左右;超长波的创新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由创新活动的集聚发生及退潮所致,60年左右。周期类型见下表。

表1 周期类型

经济周期运行包括驱动因素和放大机制。初始的驱动因素包括太阳活动、过度投资、有效需求不足、创新、政策冲击等,放大机制包括乘数加速数、抵押品信贷、货币加速器(即商业银行的顺周期行为)、情绪等。

在经济周期研究领域,可谓群星璀璨、百家争鸣,涌现出了各种流派和理论。

凯恩斯强调有效需求,认为私人投资是整个周期过程中的易变和不稳定因素。凯恩斯反对古典理论关于产品和就业市场出清的假设,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存在刚性,市场很难自我实现均衡,因此必须借助政府“有形的手”进行干预。

熊彼特强调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一种创新通过扩散,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引起了经济繁荣,一旦投资机会消失,便转入了衰退。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周期。更重要的是,熊彼特综合前人的论点,提出经济周期是由多种周期力量叠加而成的:60年左右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10年左右的“朱格拉周期”,3年左右的“基钦周期”。这是最早系统论述的经济周期。

达里奥强调债务周期,认为经济像机器一样运行,大多数经济活动主要由以下三大力量驱动:生产率增长趋势线、长期债务周期以及短期债务周期。围绕趋势的主要波动是由于信用的扩张和收缩——信用周期。短期债务周期又称商业周期,主要是通过央行政策来控制,当通货膨胀过高或者增长过快时实行紧缩政策,当相反条件存在时则实行宽松政策。长期债务周期产生于债务的增速快于收入和货币的增速时,直到债务偿付成本过高时才结束。去杠杆是一个减少债务负担的过程。去杠杆的过程一般会通过以下组合方式来进行:①债务减免;②紧缩,减少支出;③财富再分配;④债务货币化。萧条是去杠杆化下的经济紧缩阶段,萧条通常通过中央银行印刷货币以使大量债务货币化来结束。好的去杠杆应是温和通货膨胀去杠杆,而不是恶性通货膨胀去杠杆或通货紧缩去杠杆。

索罗斯、巴菲特、席勒等更重视人性因素。虽然时代变迁,但人性像山岳一样古老。人们在诸多领域存在集体非理性,在经济繁荣时过于乐观和自信,认为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自己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高人一筹;而在经济衰退时则又陷入悲观,认为经济低迷将一直持续下去,怀疑自己的决策能力。人类社会这种集体非理性、羊群式的从众心理、把短期趋势看成长期趋势的现象从未消失过,明显驱动和放大了经济波动。所以,在经济运行、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汇率市场等人类参与的社会领域,均广泛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而其结果必然是“在绝望中重生,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崩溃”,周而复始。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寻找低于内在价值的好公司好股票,购买并持有。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是存在局限的,当“投资偏见”在互动中不断强化并产生群体影响时,就会推动市场朝单一方向发展,最终必然反转。

周金涛先生是国内经济周期研究的开拓者和优秀代表,并且将理论用于实际预测,敢于给出明确的观点,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留下了“人生发财靠康波”“人生就是一场康波”等经典名言。周金涛根据周期嵌套理论对2016年大宗商品行情的精准预测,对2018年流动性危机的前瞻性判断等,都一一得到了验证。他认为:“这是用康德拉季耶夫理论进行人生规划。60年运动中,会套着三个房地产周期,20年波动一次,一个房地产周期套着两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10年波动一次。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套着三个库存周期。所以,你的人生就是一次康波,三个房地产周期、九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和十八个库存周期,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过程。”“周期终将幻灭,但在此之前我们仍将经历一次康波,虽然轮回才是永恒,但周期的奥义是对过程的追逐,所以,周期研究的核心是对过程的描述,如果不是对过程的珍视,对周期的一知半解只能永世沉沦。”“周期品的魅力就在于,你明知道它有来临的时候,但真正来临的时候依然让你心潮澎湃。”透过这些文字,我们感受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豁达的性格。

我在2014年预测“5000点不是梦”之后,和周金涛先生都在2015年下半年判断中国经济将见底,提出“经济L型”。当时周金涛看多商品,提出2016年“大宗商品将出现年度级别的反弹”;我看多房地产,提出“一线房价翻一倍”“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周金涛先生对周期、商品、市场策略等领域的研究框架和心得日趋成熟,成为同行的良师益友。

可惜天妒英才。生命和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来过,爱过,恨过,然后像风一样逝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舍离一切执着,心无所住。幸运的是,由周金涛先生的同事和弟子整理出版了其生前研究的成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面对未来,我们对世界也包括对人类自身的认知都是十分有限的,何况更难的是知行合一。有人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收获了一个时代;有人号称算无遗策以大师自居,却始终作壁上观。人生是一趟心灵的伟大旅程,是无尽的探索。

人生有七个阶段:嗷嗷待哺的婴儿,满面红光的学童,哀歌的恋人,长胡子的士兵,身经百战的将军,戴眼镜的政治家,返璞归真的贤者。终极意义是什么?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磨炼,致良知。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其实都是各自内心修炼的影子。你信仰什么,就看见什么。

任泽平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