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在动荡时代

沿着我们工业化虚拟经济繁荣的脉络,在经济虚拟化的进程中,国际化和资本流动的进程或在部分阶段主导着证券市场的基本趋势,而这样的阶段存在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复杂关系之中。很明显,源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国际化进程,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已然在2007年骤然提速,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特征。

沿着工业化的发展脉络,一个高速增长阶段的进程,往往会包含着对原有世界增长模式平衡的不断打破,世界经济共生模式平衡的打破就可能是本轮世界经济长波周期增长的自我调节方式。回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增长黄金20年的终结是美元信用的危机,而其内在的因素则是长期增长后经济内部创新动能减弱所引致的生产率提高潜力的衰竭以及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自我抑制。这就是经济周期的规则。经济周期的调整是以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为代价的。而作为在上一个增长中崛起的日本,升值固然是对工业化成果的一种承认,但由于其更多的外部性特征,持续高增长之后必将应对着更广阔的国际化冲击,这就是在本轮经济长波周期中,中国未来的写照。

在这样一个逻辑之下,美国减速及其美元信用的下降、国际能源价格的攀升以及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种种苗头,预示自1990年以来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周期开始进入动荡阶段。而这种动荡阶段的标志仍是美国的信用问题。恰巧此时,中国在经济外向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质的变化,本币升值过程正在从对外贸易和虚拟经济两个角度影响着中国经济。从我们观察的国际经验来看,由于中国目前工业化进程的水平仍不能与日本本币升值时期的工业化水平相比,相信国际经济的动荡将给中国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这一点将决定我们今后的产业选择。而在金融领域,融入世界已经不可避免。

在本轮牛市进入后期之后,对于实体经济映射到股市的上市公司利润增长而言,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市场趋势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熊市重新来临,我们可能真能够安心寻找成长。但是,在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实质是资金推动的牛市中,人们的投资不仅随着业绩的预期在改变,更重要的是随着诸如贸易、通货膨胀、升值、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这样的因素的变化在不断变化。这就是我们2008年市场趋势系于美国这个命题的整个逻辑过程。

由此,我们2008年应该配置什么,关于工业化的长期主题已经自不待言,而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短期因素会如何影响这些长期主题。对于当前的阶段而言,这里最关键的是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周期如何判断。所以,在产业选择方面,我们首先是重申我们工业化过程中的长期主题;然后是在这个框架下分析升值加速、通货膨胀预期、出口减速和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短期波动分析。但我们同时认为,目前的经济环境所导致的经济波动将对未来的中国产业变迁产生根本的影响。所以,它同时又是一个对长期框架的修改。因此,这是我们宏观逻辑在产业上的延伸。